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重要指示,引导青年学子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将“雷锋精神”融入日常的点点滴滴,体育旅游与外语系特此开展2025年“志愿服务耀青春,雷锋精神展新篇”主题作品征集活动。
活动期间,同学们积极响应,踊跃参与。他们以青春之名集结,或以笔为剑,或以墨为彩,或以镜头记录高光,均怀揣着对雷锋同志的崇高敬意以及对志愿服务精神的深刻感悟。
让我们一睹他们的风采!
24英语1班 李茜彤
《致雷锋同志的一封信》
亲爱的雷锋同志:
展信佳。
此刻,我坐在大学图书馆的窗边给您写信。窗外樱花纷飞,智能机器人正在清扫花瓣,这让我想起您日记里写过的那个扫雪清晨。六十年过去了,您种下的精神种子,已在数字时代的土壤里长出新芽。
您知道吗?现在的善意有了新的表达方式。校园论坛里,"失物招领"板块每天更新上百条;外卖平台上,有人匿名给深夜值班的保安点热奶茶;共享文档里,同学们自发整理的学习资料在不断更新。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,都是您精神的当代注脚。
有人说,这个时代不需要雷锋了。可我看到的是,您的精神正以新的形式延续。有人开发助老App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,有人创建线上互助平台帮助山区儿童,有人在社交媒体发起"每日一善"话题。这些,不都是您当年"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"的生动实践吗?
您曾说:"青春啊,永远是美好的,可是真正的青春,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。"在这个充满可能的时代,我们正用创新的方式传承您的精神。或许不再有补丁摞补丁的袜子,但有了"光盘行动";或许不再有手写的日记本,但有了云端共享的爱心档案。
窗外的樱花又飘落了几片,清洁机器人发出轻柔的运转声。这让我想起您说过的话:"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。"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,每个人的善意都能通过数字网络汇聚成海。
此致
敬礼
一位普通的大学生
2025年3月
24英语3班 李姝函
“承风继志,讲事传精”
"我要把有限的生命,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"——这是多么耳熟能详的句子啊,而它正是出自雷锋之口,成为代代相传的精神力量。
雷锋,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战士,用短暂的生命谱写了壮丽的奉献之歌。他出生贫苦却始终怀有大爱,一生行善只凭热心一颗。雷锋出差在沈阳换车时,遇一大嫂带俩孩子在雨中艰难行走。他忙把雨衣给大嫂,抱起孩子陪到车站,还把贴身毛衣给冷得发抖的孩子穿上,最后又送她们到家。从此成为一段佳话。火车上,他帮乘务员打扫卫生,为乘客倒水,照顾老人小孩;平日里,他省吃俭用,却把节省下来的钱捐给受灾群众和困难战友。何谓平凡又伟大?他做的每一件事都看似微不足道,却汇聚成了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,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。
雷锋精神如同春风化雨,滋润每个人的心田。1963年3月5日,《人民日报》刊登了毛泽东“向雷锋同志学习”的亲笔题词,此后中国把这一天定为学雷锋纪念日。让我们以雷锋为榜样,从身边小事做起,用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新时代雷锋精神,让这束精神之光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,温暖整个社会。
讲事传薪,学行淬魄,承光铸魂;澄源溯本,砺志翻新,秉心扬旌。雷锋不死,永存你我心间,雷锋精神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!
雷锋精神,穿越时空,历久弥新,始终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。作为青年一代,我们肩负着传承和弘扬“雷锋精神”的时代重任,致力于将“雷锋精神”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让“雷锋精神”在日常生活中熠熠生辉,为构建和谐社会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。